不知为不知
庄子《秋水篇》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。庄子在楚水边钓鱼,楚威王得知以后,就派遣了两位大夫去邀请庄子担任楚相,想要把楚国交给他管理。庄子手持钓竿,头也不回地说,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,楚王把它装在竹箱子里,蒙上巾被,藏在太庙明堂里。对于这只龟来说:是宁可死后留下龟骨而被人珍视呢,还是宁可活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?
两位大夫说:当然愿意活着拖着尾巴爬行于泥中。庄子说你们请回吧,我也将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。
有一个视频,内容是:对比几位教授点评庄子的这个小故事。其中有一位王教授在点评这个故事时说,庄子的境界还是不够高啊。我们都知道小隐隐于林,中隐隐于市,大隐隐于朝。显然庄子只是做到了小隐隐于林。为何不趁此机会当楚相做大隐呢?看到他对庄子这样的评价,我个人也感觉不妥。便查看了视频下面的评论,想看看其他网友怎么说。于是便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,他评论到:王教授格局似乎小了点。
从这里看得出来,人们不仅仅在发表观点时可以体现出个人的境界。评价一个观点也能体现出这个人的境界。就像学生时代,老师会让同学起来回答问题,通过他们的答案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。而更高明的老师通过学生的提问就能知道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。
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。有一个人买了一件非常华丽的大衣,价值 10000 多元呢!有一次他穿着这件大衣,遇到了一位朋友。这位朋友立刻被他的大衣吸引,并夸赞道:你的大衣好漂亮啊,应该要 2000 多块钱吧? 而这个人满脸微笑着说,哈哈哈,差不多。没过多久,他又遇到了第二个朋友,这个朋友也是一眼就看出了这件衣服的特别,摸了摸料子,说到:这件衣服真不错,应该价值1万多块钱吧。他仍然笑着回答说:差不多。又过了一会,他又遇到了第3个朋友,第3个朋友也是眼前一亮,并略显夸张的说到,你这衣服版型好,料子也棒,应该出自大牌设计师,我觉得最少要10万元吧。 他听到朋友这么一说,便笑着回应道:哪有那么多。
同样一件衣服,三个朋友给出了三个不同的价格。从这三个价格上,我们大致可以看出:第一位朋友应该是比较单纯、朴实的一个人。第二个朋友真正的了解衣服价值,也说明这位朋友生活并不低于他。 第三个朋友也是懂行的,但是不多。为了避免被别人看穿,就故意夸大其词。
还是夫子教导的好啊: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。 不可强行认为自己知之,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浅薄。
你有没有只听过别人讲一句话,就能得知这人的水平怎么样的经历呢?